一、舞狮的发源和流派
狮子为瑞兽,古人以为它能驱邪镇妖、保佑人畜平安。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重大流动里舞狮子的习俗,以祈吉样如意,事事平安。
据资料记载,舞狮源于三国,盛于南北朝,是中国与西域之间文化交流的产物,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。我国的舞狮分“北狮”和“南狮”,都各自有发源传说。
舞狮中以“北狮”发源得最早。相传北魏武帝远征甘肃河西时,俘虏了胡人十万之多。魏武帝把他们囚困在边荒三年。一日,魏武帝巡视禁区,边将设宴款待,并令胡人献舞娱乐。胡人以木雕兽头,两大五小,披兽衣,集八音,武士三十余人,起舞于御前。舞者或作欢腾喜悦之状,或作低首相怜,舞技之美妙,令武帝叹为观止,赐名北魏瑞狮,并恩准俘虏回国。自此,狮子舞便在北方流传开来,遂有北狮之称。
关于南狮的发源,民间也有传说。据传南狮源自于广东佛山某地。相传每年大年节,这里必泛起一头怪兽,头大身小,身长十数尺,眼若铜铃,来去如风,不断呼出年年之声,村夫命其名为年兽。年兽泛起之时,不伤人畜,只到处嚼食田间蔬菜。乡民不胜其扰,便召集世人,用竹篾纸料,依其外形,扎成兽头,涂以各色,再用各种布料剪成三角外形,制成兽身,再集乡民数十,携带响器,伏于田间桥下。等年兽泛起时,两人持着兽头舞动,其他人群起击动响器,声震田野,果然惊走年兽,从此不再泛起。民间因纸扎兽头能驱走年兽,便每年制此种兽头,于大年节鼓舞,即舞年。后来人们以为狮子为兽类中威武瑞祥的动物,便将舞年改为舞瑞狮。
一般来说,北狮重技,南方重意,现在的广州舞狮表演都是南北结合的产物。
二、深圳舞狮的文化传承
如今,在中华大地,只要是过年或庆典,都免不了要请舞狮队来热闹一番。表演开始时,舞狮队会沿着街道摆开阵式,一路铜锣皮鼓响着舞过去,狮舞到哪里,人群就围到哪里,大人小孩嬉皮笑容。舞狮已由一般的表演流动,发展成为一项集娱乐、喜庆、竞技和健身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文化体育流动,它象征的是中华民族“昂扬斗志”的姿态,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。跟着华人的脚步逐渐遍布世界各地,舞狮这项传统民俗运动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“代言符”。可以这样说,有华人的地方,一定能见到舞动的狮子。
我一边观看舞狮,一边很纳闷,那么多平地不选,干吗要在这高高低低的台阶上下跳动?后来才明白,这也是一种气力的显示。那四个舞狮的老师,身穿红绸衣,腰扎黄丝带,一前一后钻入主色为金、红、黄三色的狮身中。伴着铿锵的锣鼓声,跳跃、翻滚、跌扑,踩着鼓点,将威武之狮的喜、怒、哀、乐之状舞得栩栩如生。简朴的摇头摆身到半空的弹跳飞腾技巧,融合技击、跳舞、杂技为一体,将舞狮表演表现得淋漓尽致,活灵活现,达到雄壮、稳健、灵巧和柔美的艺术境界。没有三两载练习,是达不到如斯功夫的。传说中的如“狮子上刀山”、“狮子过天桥”、“刀尖狮技”、“狮子梅花桩”等造型动作,则未能得见,尽管如斯,我对老师们一个个高难度动作已击掌叫绝,真诚叹服,并让我对传统文化的熟悉更上了一个境界。
人对事物的喜好说起来也希奇。就拿深圳舞狮来说,喜欢它的人,不论身份,一进入角色,它就是玩耍的狮子,它就是逗乐的大头佛,它就是敲锣打鼓的角儿。听朋友讲过,舞狮子要真功夫,文舞花哨,武舞惊险,描摹动物的腾挪扑闪,惟妙惟肖,枢纽在于配合。此话一点不假。
同样是“冬个里个锵锵”,“冬冬里个锵”,今天听起来就好象交响乐一样,想起了小时候父亲组织家乡父老们舞龙舞狮的热闹盛况,想起了小时候过年的味道。

深圳东方龙醒狮团提供深圳舞狮,东莞舞狮表演,广州舞狮表演等业务。
网址:www.dflwsd.com 咨询电话:13590388511(邓团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