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)西域物种与文化交流
传统深圳舞狮在中国流传了2000多年,但是“狮”却不是中华之物,它最早是作为贡品从西域引进的。从印度到波斯,狮子被涂上浓重的神化色彩,享誉僧俗两界,成为神力和王权的象征。在西方狮子不但是高贵、暴力、权威的符号,而且是生命与死亡的象征,它本身也带着生与死、善与恶、光明与黑暗的两重性,一般被赋予强大与鲜活的力量,总会克服战胜邪恶与丑陋。蔡鸿生教授说:“现存的古代文献,找不到中国产狮的确切记载。历代学者都肯定狮从西域来。唐代高僧慧琳说: ‘狻猊即狮子也,出西域。’明代科学家李时珍也说:‘狮子出西域诸国’。晚清学者文廷式论证更详:‘狻猊即狮子,非深圳舞狮中国兽也。三代之前或果有之,则诗、书记载必不称犀象而转遗狮子 。
关于狮子的名称在中国主要有两种:在汉代以前称为 “狻猊”,汉代始称为“师子”,而二者均为外来语。先秦时称狮子为“狻猊”,《穆天子传》中有“狻猊,日走五百里”的传说记载。此书于西晋太康二年(280年)挖掘汲郡战国魏襄王墓时发现,书中叙述周穆王西行的经历,反映了周代与西北少数民族乃至某些中西交通的情况,关于狻猊的这种传说,当来自西域。秦汉问学者缀辑周、汉旧文而成的《尔雅》也有记载:“狻猊,如猫,食虎豹。”晋郭璞注云:“即师子,出西域” 。狻猊“这个词的读音相当于‘suanni’,这是在公元前由印度传到中国的一个词” 。“从汉代开始称其为‘师子’,而‘师’这个语词乃是伊斯兰语属”,后加“犬”旁为“狮”字。由此可见关于狮子的称呼均从西域输入。此外中国古代还将狮子称为“腕”,东汉人许慎《说文解字》谓:航,“一日师子”。但这个称呼并不通行。狮子之正式进入中国本土是在西汉。汉武帝开通西域以后,这种猛兽开始传人内地,《汉书·西域传·赞》称“自是之后钜象、师子、猛犬、大雀之群食于外囿。殊方异物,四面而至。”此后,狮子作为西域一些国家的“贡品”,通过使臣源源进入内地。《后汉书·西域传》记载:“[永元]十三年,安息王满屈复献师子及条支大鸟,时谓安息雀。??又西南行至于罗国九百六十里,安息西界极矣。自此南乘海,乃通大秦。其土多海西珍奇异物焉”。随后历代均有贡狮的记载。北魏杨玄之在《洛阳伽蓝记》中记载:“狮子者,波斯国胡王所献也” 。《旧唐书》中记载:“师子鸷兽,出于西南夷天竺狮子等国”。在《洛阳伽蓝记校注一卷一城内/长秋寺》中诠释:“师子即狮子”。
然而,由西域进贡的真狮并不能普及民间,只是作为异兽被帝王赏玩之用。《洛阳伽蓝记》中记载:“庄帝谓待中李或日:‘朕闻虎见到狮子必伏,可觅试之。’于是诏近山郡县捕虎以送。巩县、山阳并送二虎一豹。帝在华林园观之。于是虎豹见狮子,悉皆瞑目,不敢仰视。园中素有一盲熊,性甚驯,帝令取试之。虞人牵盲熊至,闻狮子气,惊怖跳踉,曳锁而走。帝大笑”_5j(眦”。直到东汉年问,佛教传人中土,象征智慧的文殊菩萨骑狮传法,民间才得以正式而广泛的认识狮子,对狮子的第一印象极佳,认为是保护佛法、具有法力的瑞兽。所以中国百姓一开始接受的狮子形象是神格化的狮子。
(二)汉代百戏的振兴蕴育了中原传统舞狮的形成
孟康注《汉书·礼乐志》“象人”时说:“若今戏虾鱼、师子者也。”孟康为曹魏时人,可见其时已有戏狮子的表演。这是到目前为止见诸文字的中国出现狮舞的最早记载。按《汉书》颜师古注引孟康说:“象人,若今戏虾、鱼、狮子者也”,又引韦昭说:“著假面者也。”颜师古最后说:“孟说是也”嘣。这里颜师古认为孟康说的是对的,所谓“象人” 就是扮演鱼、虾、狮子进行乐舞百戏演出的乐人。在《洛阳伽蓝记》中韩结根诠释“辟邪师子引领其前”时,注解说:“辟邪: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,形状似狮子而带有双翅,据说能避御妖邪,因以得名。师子:即狮子,见前注。辟邪、狮子这里都是指百戏化装,并非真兽”。
《旧唐书》中记载:“散乐者,历代有之,非部伍之声,俳优歌舞杂奏。汉天子临轩设乐,舍利兽从西方来,戏於殿前,如是杂变,总名百戏”。也就是,在汉代西域可能就有舞狮的出现,但具体何时、何形式传人我国,在文献中没有确切记载。因此传统舞狮的形成,可能是西域狮子舞与汉代百戏中乔妆动物戏、彩扎戏等相结合,融入“百戏”之中而逐渐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舞狮这种艺术表演形式,自此舞狮正式登上中国的文化艺术舞台。
深圳东方龙醒狮团提供深圳舞狮,东莞舞狮表演,广州舞狮表演等业务。
网址:www.dflwsd.com 咨询电话:13590388511(邓团长)